第十四章:我是仁义,但我又不傻_三国:乐善好施荀令君
优看小说网 > 三国:乐善好施荀令君 > 第十四章:我是仁义,但我又不傻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十四章:我是仁义,但我又不傻

  许县在洛阳周边,本身流民就多,还全都跟了荀潇。

  让阳翟、中牟等县显得颇为尴尬。

  荀潇收治的流民多,就意味着他的人力多,今年在春耕屯田时候的境况都要热闹些。

  清点下来,荀潇有粮食十四万石,哪怕是资助了许褚三万,依旧足够养兵。

  新丁三千七百余人。

  而兵甲则是足备,荀潇在这些年行商时,不时的会准备生铁、矿石等物。

  同样也招募了不少铁匠,所以现在还算跟得上。

  这些新丁,是真正未曾上阵杀敌过的当地壮丁乡勇,那些义从则是已经编成了许县的精锐新兵,屯于北侧大泽附近扎营操练。

  荀潇将这件事全权交给了关羽。

  进度极快。

  关羽人威严,武勇无双,且对在军事上的天赋少有能敌。

  历史上的二爷,在被刘备抽走了绝大部分主力去打益州后,带着一群新兵蛋子稍加操练,照样把曹老板打得朝日想迁都。

  这份带兵的能力,活该他威震华夏。

  现在虽说年轻,可荀潇自结识关羽起,就会与他商讨军事,并且寻得兵书都会重金买下,赠予他读。

  关羽也是日夜苦读,从不负荀潇期盼。

  总的算下来,若是非要全数拉出去交战,荀潇能拉出一万人。

  并且有六百余骑兵,加上足备的粮食,只要加筑城墙,可以守住的数万人攻伐而不失。

  这个时候,别的人或许还不明白这意味着什么,身为州牧黄琬却不得不感到激动万分。

  在他查探到了蛛丝马迹,并且不断派出探哨来暗访后,明白了许县已经成了兵源重镇。

  他的千古之名,令人敬仰的政绩,以及将豫州特别是颍川这等重地,打造成乱世的民心依附之所。

  都要从境内来,而现在,这些壮士之心都在荀潇那里,还得找人去和他商量才行。

  黄琬虽然能调动境内兵马,可到了荀潇这种地步,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了。

  朝堂本身还在混乱,若是强行征调,或许这些义从也会散去。

  这还要看荀潇自己愿不愿意来立功。

  所以,黄琬在查探到荀潇有人之后,马上差人去叫他来衙署相见。

  在以往,这等亲自接见可以让任何士人欣喜若狂,更何况这还是功绩盖世的名流重臣黄琬,荀潇一旦能顺着这根杆向上爬,不出数年,就可以展望跻身太守之列。

  当然,是在以往。

  ……

  此刻,许县衙署。

  有人比黄琬要早来了一步,在天子驾崩之前,就已经盯上荀潇的曹操,此时亲自在正堂上和荀潇笑谈。

  西邸校尉之职,历任洛阳北部尉、顿丘令、骑都尉、济南相。

  这等人物,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

  不过曹氏一直和洛阳诸望族纠缠不清,其父花费三亿到西邸买了三公的职位一年后,被罢免为民。

  由此曹操登上舞台。

  这三万万最终换取了什么,荀潇不得而知,但以生意人的眼光看,当然没那么简单。

  人都说曹嵩蠢笨贪婪,妄图以此登天,就如同这些人现在说我浅薄无知,被人玩弄一样。

  诶?

  这岂不是说明,我等于曹操的父亲?!

  曹操此时也在暗自打量,见荀潇年纪不大,气质显贵、须发皆整洁有序,且身材精壮,天生的统帅身板。

  既不像猛汉勇武慑人,也不像面相险恶的儒生那般阴翳。

  特别是那双眸子,猜不透心思。难道说,荀氏出来的人都是如此?相貌儒雅而气质极佳?

  荀文若也是如此儒雅俊朗,不过这个荀文伯更显年轻英俊。

  “真想知道,他此刻在想什么……”

  曹操心想。

  “曹将军此来,所谓何事?”

  荀潇率先打破了沉默,当然,在此之前他也偷偷打量了曹操很久。

  曹操个头不高,身穿黑袍,腰间是朴素的布制腰带,而露出的双手略显粗糙,手背处可见指节有老茧。

  胡须冗杂,似乎不拘小节。

  对视的时候,他偶尔似笑非笑,不露声色,双眸总会有眼光凝聚,仿佛时刻会打探人心。

  荀潇也是懒得和他再对视,于是开口先行打破沉默。

  曹操收回目光,笑着平视前方,开门见山的道:“你高调回颍川,而后资助阴修入朝堂为少府,自己却只要了一个许县县令。”

  “看似不贪图富贵,只求名气,可实际上,我早已看出来其实你非常贪婪。”

  话音刚落,荀潇略微一顿,陷入了长足的沉默,在思索如何回答这番话。

  “嘿……”曹操嘿然一笑,而后不拘小节的在主位上换了个舒适的姿势。

  看向在下站立的荀潇,接着道:“名望,人手,先机,此番布局全部收入囊中,此刻黄琬想要平贼护境,还需要老弟你相助。”

  “若是我没猜错,许县至少屯兵上万,十万石粮,拖到秋收甚至还可更多,最令人敬佩的是,百姓们无需征收,自然会将粮食供给于你。”

  毕竟,无粮的时候乃是荀潇亲自放粮养民,又给了他们活路。

  民心已经牢牢的攥在了手里,若是放在数十年、百年前,荀潇这样的明吏恐怕掀不起这等名誉热潮。

  但在今日,那可就宛若黑夜明月般的闪耀,天下苦酷政久矣,求明吏久矣。

  知政之人在于野,荀潇就来自于野,他代表的不是荀氏士人,反倒是黎民百姓。

  他名气不在士人,都在平民山野之间,早早就已经布局好了。

  难道,荀潇也是那少数人,早已看穿了汉室会乱。

  一旦到了乱世,当初把持着朝堂的那些士族又还算得了什么。

  “文伯,好远见呀。”

  哼,不愧是我,如此依然可猜到你之心思。

  “曹将军说笑了,在下也是……见过太多流民惨状,才有济世救怀之心。”荀潇面色平静,拱手而下,不露任何情绪。

  “不管是为了什么吧,”曹操浑不在意,站起身来向荀潇走下来,微笑着道:“现在,你只需与我等同登一船,便可身登青云。”

  “你谋划这么久,等的不就是这个机会吗?”

  曹操信心满满,他便是因关注荀潇,是以洞悉了他的目的,于是哪怕现在时局危急,还是连夜从洛阳赶来,见荀潇一面。

  这么多人手,绝对不能放过。

  “怎么同登一船?”荀潇抬头问道。

  “嗯,”曹操微微点头,正气凛然的道:“借我三千义士,三万石粮食,则可建立功业,定可进重臣之位!青史留名!”

  “那不借。”荀潇直截了当的回绝了。

  “哎?!”

  曹操顿时愣住,那种随时准备升华的气息也戛然而止,瞪大了眼睛看着荀潇。

  你小子搞什么!

  我情绪刚准备到位!这可是家国大义!诛宦之举,当千古留名的!

  “你,你不是乐善好施吗?”

  曹操嘴角抽搐,愕然质问道。

  “那确实,但我又不傻。”荀潇理所当然的执礼而下。

  请收藏本站:https://www.yk228.com。优看小说网手机版:https://m.yk228.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