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佛教?佛教的精髓是什么?佛的定义呢?_六道众生是什么意思?哪六道?
优看小说网 > 六道众生是什么意思?哪六道? > 什么是佛教?佛教的精髓是什么?佛的定义呢?
字体:      护眼 关灯

什么是佛教?佛教的精髓是什么?佛的定义呢?

  简介

  佛教与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

  佛教是的教育。讲佛教是宗教只是一种通俗的权宜方便说而已,实则以的自内证打破无明,成就()之道,佛教在历史上曾对世界文化传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至今依然深深的影响着世界上的很多人。但同时,佛教对人文社会也有着优良的影响。

  佛教的精髓是什么?

  佛教的精髓即佛教的一心。

  一心在佛教有许多名字:真如、法身、实相、法性、如来藏、圆成实性、本来面目、本地风光、大圆镜智等。一心的不可思议,不可思即的动念即乖、心行处灭,不可议即禅宗的开口便错、言语道断。

  在此,只好引用的话作一个牵强的比喻:心是无形相的,所以没有任何东西可作为比喻。大凡用来比喻心的,都是不得已,姑且取其仿佛与心的作用有些近似的东西来形容它,使人对于心的概念多少有所领会,但不可以认为心当真如某种东西。

  试举一例,譬如以镜子比喻心,大家都知道镜能照物,当物还没有对着镜子的时候,镜子不会把物的影像摄入镜中;当物正对着镜子的时候,镜子不会因为物的好恶美丑而生憎爱;当物离开镜子的时候,镜子也不会把物的影像保留在镜子里。

  的心常寂常照,寂则一尘不染,照则遍觉十方。此心既不住内,不住外,不住中间,三际空寂,而又无所不住,无物不照。所以用镜子来比喻心,只是取其某些略似而已。究极而论,镜子毕竟是一种没有知觉的物体,心难道也象镜子那样无知吗?而且镜子在黑暗中便失去作用,怎能比得上心的妙明真体常寂常照。以此类推,或以宝珠喻心,或以喻心,无论用哪一种比喻,其道理都是一样的。

  佛的定义佛是无量诸佛的通义,是广义的。我试将佛的定义如下:

  佛是一个理智、情感和能力都同时达到最境地的人格。让我重复一遍:佛是理智、情感和能力都同时达到最圆满境地的人格,换句话说:佛是大智、大悲(或谓全智、全悲)与大能的人。这里请注意与其他宗教的不同点:佛不是万能,佛不能赐我们以,他只能教导我们,我们还是要凭自己的努力才得解脱。佛不能使我们上天堂,或判我们入。要为佛下一个定义,委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简单地说,佛就是觉者,一个觉悟的人,觉者由梵语音译为,佛陀等,佛是佛陀的简称。也许更明确一点,应该说佛是一个对宇宙的根本道理有透彻觉悟的人。还有一个简明扼要的定义,普遍地为一般人所接受,就是说:佛是一个觉他、觉行圆满的人。换句话说,佛就是一个自己已经觉悟了,而且进一步帮助其他的人也能够觉悟,而这种自觉(觉)和觉他(行)的工作,已同时达到最圆满境地的人。

  佛教的精神与特色

  如果我们拿佛教和世界上现存的其他宗教相比较,很明显的可以发现佛教和它们之间,有著诸多的不同,为了解释的方便,我把它归纳为十点来说明,也就是说佛教最少具有以下十个特色。

  第一佛是人而不是神

  遍看全世界各个宗教,除了佛教之外,没有一个宗教的教主不是以超人的神格自居的。这个神能够呼风唤雨,点石成金;他主宰著人类的吉凶祸福,它操纵著万物的荣辱。人类只有匍匐在他的面前,赞美与讴歌,把一切成就荣耀归于万能的神,他的才能上天堂,反对他的只有堕入地狱,绝无抗辩申诉的余地。

  而佛教的教主释迦牟尼,他来到人间的第一句话就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这里要请读者们注意的是:唯我独尊的我字,并不是单指的释迦牟尼本身,而是指的全体人类的每一个人。这句话的正确解释应该是:人在宇宙中是顶天立地的,每一个人都是自己的主宰,决定著自己的,而不必听命于任何人或任何超乎人的神。释迦牟尼将他的觉悟、成就、及造诣,完全归功于人自己的努力与才智。释迦牟尼认为一个人的吉凶祸福、成败荣辱,决定在自己的行为与努力与否。没有一个人可以提拔我上天堂,也没有一个人可以把我推入地狱。

  赞美与讴歌不能离苦得乐,只有脚踏实地去修心养性,才能使自己的人格净化升华,使自己享受到心安理得的快乐。释迦牟尼也不能像变法似地点石成金。他主张人要怎么收获,就先要怎么栽。他不能使一棵莲雾树长出苹果来,你若想要收获苹果,就先要播下苹果的种子。释迦牟尼只不过是告诉你如何栽培,以便来日有丰硕的收获,但栽培的工作还是要你自己动手。梁启超先生在学问的趣味一文中,不是也做过这样的比喻吗?他说冬天晒太阳的滋味舒服透了,但太阳虽好,总要诸君亲自去晒,旁人却替你晒不来。释迦牟尼四十九年,谈经三百余会(次),无非是为我们指出一条之道自己创造最彻底圆满的智慧与人格。但这一条路却是要自己凭著毅力、智慧、恒心去走完它的。所以佛说:工作须你们自己去做,因为我只教你们该走的路。成佛没有捷径,是点滴功夫,不经一番寒澈骨,焉得梅花扑鼻香?

  第二佛是真平等者

  我说佛是真平等者,并不是信口胡说的,我们先就当时印度社会背景来观察:谁都知道释迦牟尼时代的印度,社会分成贵族、平民、奴隶等四大阶级,而贵为太子的释迦牟尼眼见社会阶级的不合理,毅然树起平等的旗帜,主张废除阶级对立,倡言平等。

  请诸君好好地想一想,历史上所有的革命,都是卑贱低下的阶级要求提高和显贵高上的阶级平等,绝对没有像释迦牟尼一样,自己愿意降低他的太子身份与平民、奴隶平等的。由于他这种大公无私,无所为而为的作风,所以我说他是真平等者。同时佛教又主张大慈与同体大悲,又把平等的意义推上更进一步的境地。

  我想无缘大慈与同体大悲的意思,一定还有些同学们不太清楚,这儿我应该简单地叙述一下:(一)无缘大慈:佛教主张不但对跟自己有关系的人要慈爱,如自己的父母、亲戚、朋友等;同时对跟自己没有亲戚、朋友关系的人也要慈爱,如跟我从不交往或素不相识的人,也一样地关怀爱护。无缘大慈用儒家的话来说就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也就是礼运大同篇所说的不独亲其亲,子其子。的意思。

  (二)同体大悲:同体大悲就是一种人饥己饥、人溺己溺的精神,把宇宙间一切众生看成人我一体,休戚与共、骨肉相连。儒家所说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又说: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正可表现同体大悲的胸襟。而地藏王菩萨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悲愿深心,更是同体大悲的极致。最后我要加以说明的,也就是最能表现佛教真平等精神者,就是佛教把平等的观念,不局限于万物之灵的人,佛教反对除人类以外的一切动物都是被创造来给人饱享口腹的论调。一切动物临死的悲鸣哀号,真是惨不忍睹,恸不忍闻,连孟子都要慨言:闻其声不忍食其肉。佛教更进一步地肯定这些被我们自诩为万物之灵的人类所滥捕乱杀的动物,无不具有佛性一种来日可以成佛的潜能,纵使人与其他动物之间,在形体上、智慧上有所不同,但在求生存的权利上,在佛性上却是平等的。

  (就像一个穷凶极恶或是愚蠢无知的人,他亦具有人性一样,我们要以人道来对待他,用人道来教育他、他。)古人说:天有好生之德。又说:万物与我并生。都是一种视万物为一体的平等思想。只不过是没有佛教说的如此透彻罢了。

  第三佛不是生而知之者

  释迦牟尼是一个平平凡凡的人,他姓乔答摩,名叫悉达多,西元前六世纪生于北印度,亦即今天毗邻尼泊尔南方国境,卡德曼多约二百公里处伦明丽的地方。他在廿九岁那年舍弃了即将可以继承的王位,学道,寻求解脱人生苦恼的方法。六年后,也就是卅五岁的时候,释迦牟尼在尼连禅河旁的菩提树下了正觉,正确而透彻地觉悟了宇宙人生的根本道理。从此人们才称释迦牟尼为佛陀,或简称做佛。意即:真理的觉醒;或简称做:觉者。我简介佛陀修行的经过,主要的目的,是要告诉各位,释迦牟尼同我们一样都是平凡的人,他能够藉修行而悟道,所有千千万万的人类也都可以群起仿效,依照他所垂示的教法修行而。释迦牟尼他祗是人类无数的先知先觉之一,而我们是后知后觉者。佛与我们的不同,不是在人格上、地位上的不同,只是在一个觉字的不同罢了。即韩愈说的:闻道有先后。

  第四佛教不承认有顽劣不可的人

  依照其他宗教的说法,他们的教主或万能的主,在百般威迫利诱之后,或苦口婆心、谆谆教诲之余,如果仍然不知幡然觉悟,投靠到神的旗帜下,承认自己是个迷途的罪人,可怜的羔羊的话,那么一旦最后的审判到来,一律打入十八层地狱,永不超生。古人说:浪子回头金不换。世上做人父母的,永远敞开著大门,盼望著浪子能够回头,尽管他们的是个满贯的强盗。

  从来没有一对父母,希望或忍心自己的孩子永远在暗无天日、水深火热的地狱中受苦的。佛教承认人性是善良的,只要屠刀,立地就可以成佛。佛更认为真正的犯人不是罪恶,而是无知,一切罪恶都是由于无知(佛教叫无明)所引生出来的。因此苦口婆心地、日夜不停地开导、启发众生,就变成了佛的责任了。佛关怀众生,如母忆子,不但不忍心众生身受地狱之苦,而且广发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的誓愿。(菩提是觉悟或正道的意思,证菩提就是得道或成佛之意。)这是何等慈心!何等悲愿!这才是真博爱!这才是真怜愍呀!

  第五佛不是独一无二的人人皆可成佛

  在前面第三点里,已经提到过佛与众生,只是在于觉悟时间的先后而已。韩愈说:闻道有先后。正可拿来做辅助说明。佛只是对一个觉悟者的通称而已。就像我们称能够传道、授业、解惑的人为教师一样,教师不只一位,人人可以做教师,处处可以有教师。同样的道理,佛不是单指释迦牟尼一个人,人人可以成佛,处处可以有佛,不只这个世界有佛,宇宙中无数个星球上都可以有佛。(当然也有众生。)这一点也是佛教同他教根本不同的地方,其他的宗教只能承认他们独一无二的神,而尽力地攻讦、否定他教的神为假神。同时在他们的教义下,人类无论如何地努力奋斗,永远不能与神并驾齐驱,同处于平等的境地(永远是主仆关系)。因为神是造物者,而人只不过是神所造的物之一而已。

  第六佛教不承认有创造万物的神

  依照某些宗教的说法,宇宙万物是由万能的主所创造的,他们的证据是旧约中的创世纪。其实稍为懂点思想的人,马上就可以会意神也是人类思想的产物,人类凭著自己的观念和形像造神。而人类创造了神,目的之一是在解释宇宙人生的起源,佛家称它做第一因。但神本身从何而来?外教徒不但不肯去追究,而且十分肯定地说:神是万能的,他是自然存在的。亲爱的朋友呀!如果神能够自己存在,换句话说他不用被别人创造,就可以自己存在,那么神创造宇宙人生的观念又有什么意义呢?(因为同理宇宙人生也可以自然存在了。)

  这里我们列下一个数学式子来说明这个问题,虽然不十分恰当,但多少可以帮助同学们了解:假设宇宙人生的起源为x。求x=?外教徒的解答是这样的,他们不必引用定理或已知的假设,直接就写了答案:x=神然而神是从那儿来的呢?请看下列的式子:x=神=y稍有数学观念的人都知道,y也是一个未知数,换句话说这个问题照样没有得到解答。

  佛教根本否定神创造万物的假设,根本就不承认宇宙有第一个开始。所谓一件事的开始祗是前一件事的结束而已。在一连串的关系中,一件事物的消逝就构成另一件事物生起的条件。张澄基博士在他所著的什么是佛法?书中,对这个问题曾经做过如下的解说:开始这个观念,是因人类有限的心理(所产生的),不能涵括万千的因果关系。比如说我们去看第三场的乱世佳人电影,从七点开始演,到十点一结束,但是我们再仔细想一想,第三场电影的开始,其实就是第二场的结束,而第三场的结束,不就是第四场的开始吗?所以说开始这个概念,只是对某一特定事物而言才有意义;对整个错综复杂、因果相续的宇宙而言,就没有意义了。

  时间是流动不息的,谁能从中找出停止不动、所谓现在的一点来?然后说这一点就是开始呢?其实佛教对于讨论这一类对人生没有利益的问题,(哲学上的形而上学)并不感兴趣,因为宇宙是无始的,也是无终的,人们殚精竭虑去追求宇宙的第一因,将是枉然的,徒劳无功的。当你千辛万苦寻求到第一因时,你势必发觉在它之前还有一个因。如此循环不息,周而复始,你永远寻求不出一个固定不变的第一因来。同时人生短暂,,如果你还是要钻牛角尖,那么当你还没有追求到宇宙第一因的答案时,你可能已经死了。

  在里,有一段极精彩的比喻:有一个人被毒箭所伤,他的亲友带他去看外科医生。假如当时那人说:我不愿把这箭拔出来,我要知道是谁射我的,他是刹帝利种?婆罗门种?吠舍种?还是首陀罗种?他的姓名与氏族是什么?他是高是矮还是中等身材?他的肤色是黑是棕还是金黄色?他来自那一城市乡镇?我不愿取出此箭,除非我知道我是被什么弓所射中,弓弦是什么样的?那一型的箭?笛羽是那种毛制的,笛簇又是什么材料所制?。。。。。。如此;这人必当死亡,而不得闻知这些答案。所以佛教不浪费篇幅和时间,苦苦去追究宇宙的第一因的问题。

  因为追求也是无用的,同时也是对人生无益的,这些跟人们脱离生、老、病、死的无关,不能使人从而得到宁静、解脱的快乐。话题稍为扯远了,现在我们再谈佛教反对宇宙万物是由神所创造的,而认为万物都是聚合而成的。比如我们眼前的一座山,它是土石之积;湖泊是凹地积水而成;再看教室的桌椅,则是木匠用木头做成的。如果把土石散开则不复成山;把湖泊的水抽干则成凹地,那来湖泊的影子?再把木板一片片地拆散,请问桌椅在那里?这些有形体可见的东西,我们都可以简称它们叫色,因为它们只是因缘暂时的聚合而已,并不是真实不变的,所以我们说它们是空的没有永存不变的实体。这就是佛经上色即是空的简单道理。然而,佛教说色即是空,这空字并不是空空如也的空,也不是一无所有的空,而是一种含著「妙有的真空。这句话怎么个说法呢?

  我且举一个例子来说明:眼前有一杯水,把水加热后就变成水蒸气了,再也看不见水的影子。但这并不是说水真的就消失成空,当水蒸气遇冷的时候,又会还原成水了。再者懂得化学的人,都知道水是氢氧的化合物,换句话说水不过是氢和氧暂时的化合的物而已。水经过电解以后,又会变成氢气和氧气了。依此类推宇宙万事万物,没有一件不是因缘暂时聚合生成的,没有一样是永恒不变的。因缘合则生,因缘散则灭,那里有创造万物的神?那有被创造的万物呀?

  第七佛法是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的

  佛对众生说法,都是针对不同的根机,随著时空的不同而设教。佛因为教化的对象不同,就有不同的解释:例如:对于智慧高的人,佛就告诉他能够直指人心,明心见性,当下即悟的道理;对于智慧稍低的人,佛就告诉他循序渐进,按部就班地去修行。

  又如:对于热中名利的人,佛就告诉他名利皆空的道理;而对于消极,认为人生毫无意义,生命全是虚无空幻的人,佛就告诉他人生是难得的,生命是宝贵的,人可以藉努力以获致幸福和快乐。来鼓舞他的勇气和。同样的道理,由于时空的不同,佛就有不同的比喻和说明:例如:台北的人问佛说:台中如何去法?佛的答案是:南下。至于回答高雄的人则说:北上。依此类推,祗要众生所处地方不同,佛的回答也就不一样了。佛法有十二部,八万四千个法门(法门就是修行的方法)。这些修行的方法都是为适应众生的,为对治众生的烦恼而创设的。如果没有众生也就不须要有佛法了。

  佛法如药,众生没有烦恼的病,药就不需要了。佛法传世逾二千五百余年,能适应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众生,这就是它能够因材施教,因地制宜所致。而这种教育方法,正是佛教的特色之一。

  第八佛法是入世的

  佛教讲的道理,虽然最终的目的是出世的,但它和入世的精神并不抵触。(所谓出世并不是脱离、逃避,而是改造这个世间,重建这个世界。)佛经上所讲的: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求菩提,恰如觅兔角。就是说明修行要在人间,觉悟也要在人间,每一个有心向道的人,他不可能厌弃这个世界,逃避这世界上的人类,而独善其身地修成正果。

  因为一个人要想成佛,他除了具备聪明智慧之外,还要有广大的誓愿悲心去普渡众生。要以这两种悲和智交互运用,相辅相成,做到彻底、圆满的境地才能成佛。所以佛教是以出世的精神来做入世的事业,从修行一直到成佛,既没有入世,也没有出世,因为一直是在这个世间进行的呀!而佛经上虽然有所谓西方、东方琉璃世界等,劝人彼国,但稍为了解佛法真谛的人都知道,这是诸佛菩萨为了度化众生的一种权宜方便,佛教最后的目的是在于化人间为净土,变地狱为极乐世界。这才是佛教的真正宗旨,并不是要人人逃避这个世界而躲到西方净土去享福。

  第九佛教没有排他性

  世界上大部份的宗教,都只承认他们自己所信的宗教教义才是唯一的真理,而排斥他教教理为邪说。而佛教认为一切宗教,祗有教义深浅的区分,很少有好坏邪正的差别的。任何一种能够存在世上千年以上的宗教,一定对世道人心有著或多或少的裨益的,否则这个宗教早就被人类的智慧所唾弃,以及被时间的浪涛所冲失了。

  问题只是在于某些宗教只能给人以短暂的、少数的快乐;而有些宗教则能予人以永恒的、多数的幸福。而佛教正是属于少数的后者之一的。在佛法传世的近二千五百年之中,佛教一直与其他的宗教和平共处,历史上为了传教而与其他宗教发生流血冲突的事,佛教从来没有过。这里我要请朋友们看印度阿育王(西元前三世纪),遵照释迦牟尼的宽大慈悲,兼容并蓄的遗教,有一段至今原文尚存,被雕刻在岩石上的诰文:不可只尊重自己的宗教而菲薄他人的宗教。应如理尊重他教。这样做,不但能帮助自己宗教的成长,而且也对别的宗教尽了义务。反过来做,则不但替自己的宗教掘了坟墓,也伤害了别的宗教。因此,和谐才是好的。大家都应该谛听,而且心甘情愿地谛听其他宗教的教义。(谛听即留心听。)从这一段文字看来,这种和诚意,正是佛教文化中最珍贵的遗产之一。真理在佛教看来是没有国界的,它不须任何宗教的商标。它也不属于任何一个宗教,或属于任何时代中的任何一个人。

  所以佛所说的真理,不是他一个人独有的,因为佛只不过是一个真理的发现者而已,就像牛顿所发现的地心吸引力,并不是牛顿专有的一样。因此佛教认为一切合理的、具有永恒不变的道理的都是佛法。你要爱你的仇敌。虽然出自于圣经,但佛教毫无疑问地承认它是具有美德的真理。(与佛教的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相同。)佛法像浩瀚的江海,它能容纳地球上的一切大小河川。所以佛经上说:一切法皆是佛法啊!

  第十佛教是民主和自由的

  在其他宗教里,教主所说的话就是不可抗拒的命令,就是不容怀疑的真理。谁要是不服从或稍微表示怀疑,那么必遭天谴神罚。在外教的经典里明白地记载著:人类的始祖因为违背了上帝的命令,而永远地被赶出了伊甸园;而且他们的子孙也就是千千万万的人类,包括以前、现在和未来的,也因此而莫明其妙地跟著受苦了。依外教的解释,这叫做原罪的遗传。

  不过;我只听说过某些疾病会遗传,没有听说过罪也会遗传的。除了古代专制野蛮时代,一人犯罪,全族会遭受诛连,以致被斩尽杀绝而外;现在任何一个进步的文明国家,父亲犯罪,父亲坐牢,跟妻子儿女扯不上半点关系的。而佛教就是这样主张:佛教认为一人做事,一人承当,父亲杀人,儿子是下不了地狱的。(儿子也不能代替父亲受罪。)

  我有一个要好知己,他本来是个虔诚的基督徒,以前我们常为了亚当、夏娃偷吃禁果而被驱逐出境的故事,辩得面红耳赤。以下是我们当时的谈话:亚当他们为什么会被赶出乐园的?我问。因为夏娃不听神的话,受了毒蛇的引诱偷吃了禁果,他违抗了神的命令。请问神是全知全能的吗?是的,它是全知全能的。请问全知全能的神事先晓得夏娃受不了毒蛇的引诱吗?不知道的,因为神要试验亚当、夏娃是否听他的话。既然神事先不知道,那么他还能被称作全知全能吗?咦?喔,错了,上帝事先当然是知道夏哇会受不了引诱的。因为他是全知全能的主呀!我真该死,刚才我冒渎了神,说他事先不知道。我的朋友见风转舵,可是他没想到另一边也是死巷呀!好,全知全能的主既然事先明明知道夏娃受不了毒蛇的引诱,却还要让毒蛇来引诱她,而不加以制止,事后还要惩罚他们。

  这不是存心不良,故意纳人于罪吗?咦?我的朋友终于为之语塞。亚当和夏娃就是这样胡里胡涂地被赶了出来的。我们也是这样胡里胡涂地跟著受苦了。不管如何,神的话总是对的,违抗神的话,后果就是这样悲惨。但是神自己却不自我反省,他自己的话是否合理?是否自相矛盾?是否太武断?太专制?除此以外,在各种宗教经典中,时常记载神因人的不听话而震怒的故事,处罚的方式包括用惨绝人寰的洪水来淹没人类;用瘟疫来杀害人类。在佛教经典里,绝对找不到佛会发怒的记载,更不会有这种残酷、无情的处罚方式。

  在佛四十九年的教化中,们所看到他们的导师,总是和颜悦色,慈悲安祥的,他对好人如此,对坏人也是如此。佛对自己所说的道理,绝不强迫弟子们接受,他鼓励他们怀疑发问。一直到他八十岁在婆罗双树间即将时,仍然谆谆地教诲,一再地垂询弟子们还有没有疑问。佛说:大疑才有大悟,小疑只有小悟,不疑就永远不悟。佛也在最后的遗教时说:我没有想过你们弟子是我的,众生是我的。。。。。。我不过是你们当中的一个,常常和你们大家在一起。。。。。。。我从不压迫别人,也不会要人来服从我。这是多么慈祥,多么感人的遗教啊!

  佛教这种准许以及鼓励教徒对教主本身所说的道理,自由怀疑发问,进而深入探讨的精神,我想是举世无双的吧?朋友们,真理是不容许强迫别人接受的,勉强人去接受他所不了解的,或他所不喜爱的,那是政治而不是宗教。真理只有在民主、自由的前提下,反复地思辨,才能更加地显出它的精神和价值。而在全世界的宗教中,只有佛教的教主与经典是允许被怀疑、讨论和追究的。欢迎有研究精神,有独立自主人格,有智慧聪明的同学们来研究佛法,佛教的大门,永远为你敞开。

  后记

  要谈佛教的精神和特色,有些地方不得不与其他宗教比较。一只长脚鹤不在群鸡之中,怎显得出鹤立鸡群的卓然独立精神?而一个考八十分成绩的学生,如果不跟全班满江红的成绩相比,怎显示得出他的难能可贵?哥白尼(nicolascopernicus1473~1543)如果完全地相信了圣经,对神的话不怀疑,他那不朽的天体运行论能够产生吗?虽然这样做,使他受到当时教会的切齿痛恨,因为他的发现,违反了上帝创造世界的神话,破坏了地球是宇宙中心,太阳绕行地球的主张。(见国中,国文课本第四册,七六页注解)又像达尔文的进化论,把圣经上亚当、夏娃是人类始祖的神话,完全地推翻了。因此研究真理,一定要把佛、神、科学家,当做平常人来看;把佛经、圣经、定理、定律当作值得怀疑的假设,然后才会求出真正客观的事实来。好了,说了这许多,有人还是不谅解我,他会说:你们佛教不是讲涵容、忍耐的吗?何必跟其他宗教过意不去?是的;佛教除了一件事以外,它是涵容、忍耐的。什么事呢?那就是对真理的不苟且、不放松、不让步。

  请收藏本站:https://www.yk228.com。优看小说网手机版:https://m.yk228.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