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神爷的烦恼_欲海逍遥
优看小说网 > 欲海逍遥 > 财神爷的烦恼
字体:      护眼 关灯

财神爷的烦恼

  “喂!是李总吗?您好!我是秋林。”

  李总打开手机,电话那头传来响亮的汽车鸣嘀声和其它杂七杂八的的混合噪音,勉强能听出秋林的话。

  “啊,是秋林啦,你好!辛苦了。那边情况怎么样?”

  “五个橡胶厂我都跑过了。四厂名存实亡。五厂是一个街道办的小厂。一厂和二厂刚刚进了一批胶,要等一段时间。三厂同意现在接受六十吨,价格一万五仟捌。”

  “好!辛苦了!合同签下来了吗?”

  “暂时还没有签。我听您的指示。”秋林谦恭地答道。

  “你认为可以签吗?”

  “这个厂子有近千名职工,是一家中型国营企业,情况稍微复杂些。我想接您过来实地考察,再作定夺。”秋林字斟句酌地说道。

  “好的,我争取今天赶过来。你住在什么地方?”

  “楼山宾馆218号。我恭候您的大驾。”

  挂断通话,李总小心地把手机放到经理桌上,点燃一支”芙蓉王”。刚吸几口,他突然对草率地答应秋林感到后悔了。接电话时,他高兴得过了头,现在才想起这是秋林第一次直接和他联系,感到其中必有玄机。可究竟哪儿不对呢?他逐句逐句地回想秋林简短的汇报,随即领悟到,这是文强设计的一个推卸责任的圈套。

  他断定这个圈套是文强而不是秋林设计的,主要因为在最近频繁的接触中,他感到秋林还算实在,没有文强那么多花花肠子,放着正事不做,专搞窝里斗。

  前不久,文强建议他在建材批发市场租一套门面,安排少量资金,让开发公司的其它四个人经营。他懂文强的心思。其实,他认为他对文强的心理了如指掌。当初去昆明进货时,车皮计划是由熟悉情况的秋林负责办理的,货物运抵长沙后他才知道,秋林把收货人填成了卓文强,造成了公司货物只能由文强个人管理的既成事实。为此事他着实提心吊胆了一阵子,频频梦见兄弟俩合谋,私自卖掉橡胶后卷款潜逃。他想到过把货物的管理权收回来。可万一文强不同意,双方势必撕破脸面,事情闹大了,消息传到公司,对他的威信也不利,他只好静观其变。随着时间的推移,他逐步认清,文强兄弟俩并没有卷款潜逃的打算,仅仅是想控制公司的资金,以便保持与公司的长久合作关系。这种愿望和他的想法并不矛盾,当时他默认了既成事实。现在呢?他明白文强提出这个新的建议,也是出于同样的目的:把他手下的人套死,使他不得不完全依赖兄弟俩。他对文强的这种小心眼感到恼火,也有一点同情——梦想发大财,却两手空空,没犯罪的胆量,只好挖空心思,想出这种空手套白狼的主意。相形之下,他的境况显然要好得多。从去年开始,公司推行划块包干制,几位总经理名义上仍象过去一样挂着诸如政工、人事、业务之类的老招牌,实际上每人都分到了一小块业务,有了各自可以自由调派的资金和人员,每年上交一定数额的利润,其余都是自己的。他只缺一样东西:人才——可以为他赚更多钱的真正人才,而不是人头。通过上次合作,他确认秋林两兄弟正是那种人才。为了表示对人才的器重,他采纳了文强的建议,把几名手下甩到了毫无生气的建材市场上。

  他原以为他的恩赐必将换来文强的真情回报——竭力搞好橡胶销售工作,不料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形势,文强却毫无作为,在吃喝玩乐中做着等客上门的美梦。倒是秋林这个新手反而表现出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敏锐的感觉。前些时候,他看过秋林关于橡胶市场形势的分析报告,事隔不久,兄弟俩一起来拜年,顺便呈上了一份长沙市橡胶社会库存情况报告。在报告中,秋林不厌其烦地把省会各大化轻专业公司和非化轻专业公司存胶地点,品种,数量以及销售状况一一罗列出来,明确指出:生产资料价格的普遍回落吸引更多非专业公司卷入了一枝独秀的橡胶经营,使年末库存量超过往年同期库存量的数倍,在新胶上市前必将形成巨大的抛售压力,因此,他们必须在三月底以前完成销售工作。他注意到,秋林在”必须”二字上加了着重符号。

  他感到震惊了。和文强一样,自从数百吨橡胶入库后,价格一天一天上涨,他对未来的形势感到乐观,很少想到究竟应该什么时候开始并完成销售工作。这不能怪他,因为在已往的经营体制中,这件事情既不是特别重要,也不属于他该管的。可现在情况不同了,这笔业务的成败不仅影响开发公司当年的经营业绩,而且对他个人的收入也将造成巨大影响。不久前,他看好了市区的一套商品房,交了订金,购房款还差一大截,指望着这笔业务的收益呢。报告材料的真实性似乎无庸置疑,因为按图索骥,随便跑两家仓库一问,真假立判;况且,秋林也没有捏造事实的必要啊。想到这里,他紧张起来。当天晚上,他提前退出家里的那场诱人的牌局,摸到文强兄弟俩下榻的宾馆。文强对销售形势很乐观,提出了一些经过实践检验过的理论和后段详细的工作安排。秋林很少发表意见,表现出对两位商场老将的信赖和尊重。最后三人商定,过完春节后全面进ru销售工作。他放心了,开始筹备过春节。

  时间很快就进了四月份,一度涨到一万八仟元的橡胶价格开始下滑,而他们囤积的数百吨胶还压在仓库里,原封未动。他着急了,指令文强兄弟俩和几名手下,全部下到各区县跑销售。结果文强几人带回一大堆不利消息,除此一无所获,秋林却频频得手,不久就销掉了二百多吨。几名手下,包括文强都指责秋林行贿的胆子太大,数额太大,他未置可否。他明白,秋林成功的原因不止于此;其它几个所谓老手一无所成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们仍然沉溺于官僚主义的泥淖中,不能自拔,在新的市场形势下,只能做一些官样文章。

  可是,无情的市场允许他们继续”外甥打灯笼--照旧”吗?

  眼前的事再明白不过了,要么任由越来越不景气的市场把原本可以到手的利润吞噬殆尽,要么对潜在的资金风险置之于不顾,把利润摆到帐上再说;资金风险当然必须考虑,但是,资金是国家的,而利润呢?因此,所谓实地考察仅仅是一种形式。秋林并没有回避事实,只是用模糊的言辞巧妙地把事实掩盖了。这是秋林的高明之处:不讲假话,也不讲详情,由你去琢磨,拿主意。显然,兄弟俩事前商量过,知道这个厂子有问题,却不愿承担办事不力的责任,这符合文强的性格。那么你呢,有必要趟这滩浑水吗?

  请收藏本站:https://www.yk228.com。优看小说网手机版:https://m.yk228.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